教育新闻

2017年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VS清华大学终极大PK

2017-03-21 10:16:51 瑞士留学云 4008-941-360

大学排名

院校大全

留学案例

在线申请

不管是迫于国内高考压力还是想接受国外更高等的教育,出国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的选择。

瑞士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同时当地的旅游和酒店行业也非常发达。瑞士的国家教育也是全球知名,分为公立和私立大学。公立大学有10多所,隶属于联邦政府管辖,主要是德语、法语授课。私立大学在瑞士有200多所,其中主要是以酒店管理、工商管理为主,这些私立大学为当地学生和国际留学生提供英语授课,教学水平和质量比较高,瑞士酒店管理学校毕业的学生往往能够得到世界各国星级宾馆的肯定和认可。

很多学生都会咨询到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到底怎么样?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跟清华大学对比哪个好?好不好申请?现在立思辰留学360就拿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跟清华大学来做下比较!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

    一:院校概况: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又名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德语名 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简称ETH Zürich,英文名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坐落于瑞士苏黎世,是享誉全球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连续多年位居欧洲大陆高校翘首,享有“欧陆第一名校”的美誉。ETH是德语区高校之最,在全世界范围与英语教学下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享有同样崇高的声誉。苏黎世联邦理工同其姊妹学校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及所属研究机构共同构成了瑞士联邦理工学院,隶属于瑞士联邦政府。

该校现有来自于一百多个国家的两万六千名师生分布于16个系,教研领域涵盖建筑学、工程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截止06年诞生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21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校友为13人。现今仍有很多获奖者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该校还是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IDEA联盟等国际高校合作组织的成员。

清华大学(英文名: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诞生于1911年,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原址。

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C9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中管副部级建制。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2位共和国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两弹一星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

二:校区环境: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主校区位于苏黎世市中心,始建于1860年代,与苏黎世大学比邻,数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系所散落于此,与城市融为一体。由于难以在市中心扩展,自1960年代起该校在市区北部的H?nggerberg山麓建设新校区,又称为科学城,集中了材料、建筑、土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系所。两校区相距5公里,每日有校车不间断往返,行程约15分钟,另外搭乘苏黎世公交也可以方便抵达。

清华大学校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与北五环之间,东临地铁13号线,西临北大、圆明园,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清华园原为皇家园林,清朝康熙年间称熙春园,雍正、乾隆、咸丰先后居住于此,咸丰年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

校园总占地面积392.4公顷(校本部306.0公顷,不含附属医院),总建筑面积198.1万平方米;校园绿化率54.8%,拥有树木1152种,其中乔木4.5万株,灌木18.8万株,百岁以上古树240棵;公共教室面积5.3万平方米,教室276间,学生公寓共45万平方米,1.39万间。

校园内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清华园大礼堂的草坪前日晷上在风雨中挺立数十载,上面刻着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行胜于言”不是不言,而是言必求实,以行证言。

清华校园按照南门主路(学堂路)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中心景观,图书馆(一、二、三期工程)、科学馆、清华学堂、同方部、西体育馆及理学院等建筑分布其间,原王府庭园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荷花池”(近春园遗址)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园林风格;东区则以1950年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以及建筑馆、明理楼、经管学院、逸夫科技馆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

在清华二校门北边小山下,有一块被清华校友称为“清华第一碑”的“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为当年国学研究院师生为纪念王国维而立,碑铭上陈寅恪撰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恰是一代代清华学人精神的写照。

三:学院设置: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由分为5大类的16个院系组成,其中:

建筑类:

建筑系(ARCH)

土木、环保及测绘系(BAUG)

工程科学类:

生物系统(BSSE)

计算机系(INFK)

计算机技术和电气工程系(ITET)

机械和加工工程系(MAVT)

材料学系(MATL)

自然科学、数学类:

生物系(BIOL)

化学与生物科学系(CHAB)

数学系(MATH)

物理系(PHYS)

系统化科学类:

地球科学系(ERDW)

健康科学及技术系(HEST)

环境系统学系(USYS)

管理及社会科学类:

管理、技术及经济系(MTEC)

人文、社会及政治学系(GESS)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清华大学理学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

四:科研水平: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

欧洲大陆第一理工大学,盛产诺贝尔奖的大学

瑞士各级政府特别重视高等教育和科研,认为人才是瑞士所拥有的唯一资源。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目前拥有11500名学生、5000多名教职工。该校每年的教育经费是14亿瑞士法郎(2012年数据)。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目前共有80个研究所、实验室,拥有330位各级教授和840名讲师(其中25%是妇女),18000名中外学生在这里学习、研究和工作。这是一个“盛产”诺贝尔奖的大学。

截至2006年诺贝尔得奖人数:30 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是目前世界大学获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学校,现今仍有数位获奖者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现在,由11位来自科学界、经济界和政治界人士组成的联邦理工学院管理机构制定了该校的明确目标:建立一个积极的、活跃的和有创造性的科研环境。联邦理工学院的管理机构计划将他们的学院列入国际顶级院校的行列之中。

清华大学:

国家科技部、发改委能源局与美国能源部共同支持成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中心下属清洁汽车、洁净煤、建筑节能3个合作联盟,清华大学承担和参与了三个联盟的重要工作。其中"清洁汽车合作联盟"由清华大学牵头,清华大学汽车系欧阳明高教授担任中方主任,美方参加单位包括美国密歇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通用汽车、福特及克莱斯勒等;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的姚强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洁净煤合作联盟"的项目,美方合作单位有西弗吉亚大学、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通用电气、杜克能源等;在"建筑节能联盟"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江亿院士,作为技术带头人,承担"建筑节能合作项目-建筑能耗监测与模拟",美方合作单位有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陶氏化学公司等。

作为校际和校企间科研合作的推进平台,清华大学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与丰田汽车公司、联合技术公司、西门子公司、波音公司等30多家海外企业成立联合研究中心,积极有效的整合双方的科技、智力和财力资源,相对稳定的合作有利于产生原创性以及具有工业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重大科研成果。

2013年清华大学和三星、英特尔、戴姆勒、微软公司成立联合研究机构:其中携手东南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英特尔公司联合成立"英特尔移动网络与计算协同研究院",尝试引入了企业与高校间协同创新的模式,共同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发展;与微软公司成立联合创新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五:著名人物: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

杰出校友

沃纳·冯·布劳恩,火箭专家,二十世纪航天事业的先驱之一。

约翰·冯·诺伊曼,数学家,对数学、物理、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都做出过巨大贡献。

曼洛顿·马克,发明第一台净水设备,被称为净水设备之父,世界健康饮水标准制定者,被欧盟各国一致采纳并完善沿用至今。

格奥尔格·康托尔,数学家,集合论的创始人。

雅克·赫尔佐格,建筑师,建筑学界最高奖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皮埃尔·德梅隆,建筑师,建筑学界最高奖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世界著名建筑师。

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世界著名建筑理论家。

罗伯特·马拉尔,世界著名结构工程师。

华人

周培源,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理论物理学家、流体力学家,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汤德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矿山机电领域著名专家和奠基者,历任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英龙,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台湾企业家,曾兼任台湾大学教授。

吴启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智能控制专家,历任同济大学教授、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

许靖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地质学家,历任该学院地球科学院院长、地质研究所所长。

李静海,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ETH的十大科学家

斯托多拉:历史上最早研究动态系统稳定性的科学家,他和另一个同校教授胡尔维茨在1892年找到了系统传输方程根的正负性和动态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伦琴:X光的发现者,曾是ETH的副校长,他于1901年获得了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奖。

威尔斯台塔尔:发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获1915年诺贝尔化学奖。

爱因斯坦: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1896年考入苏黎世联邦工学院,几年后当他成了该校的教授时,还是一样的曲高和寡,没人听得懂他在讲什么。

理查德昆:发现维生素和胡萝卜素,获193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沃尔夫冈·泡利:揭露了原子中电子云的排列规律,发现了泡利不相容原理。获1945年诺贝尔物理奖。

理查德·欧内斯:发现核磁共振,获199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尼克劳斯·沃思:发明了Pascal语言、Modula-2和Oberon,获1987年的图灵奖。

荣格:瑞士心理学家,在1912发表的《潜意识心理学》是心理学上一个巨大的里程碑。他被无数的大学授予荣誉博士。

清华大学:

习近平

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胡锦涛

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朱镕基

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国务院总理

吴邦国

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宋平

第十三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吴官正

第十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纪委书记

姚依林

第十三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黄菊

第十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副总理

胡乔木

第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

李锡铭

第十三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

曾培炎

第十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刘延东

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王汉斌

第七届、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副书记

费孝通

第七届、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彭佩云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周光召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华建敏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孙孚凌

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钱伟长

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丁石孙

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七、八、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叶选平

全国政协副主席、秘书长

李蒙

全国政协副主席

林文漪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贾春旺

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首席大检察官

罗隆基

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

乔冠华

外交部副部长

何东昌

教育部长

林宗棠

航天工业部部长

艾知生

国务院副秘书长、广播电视电影部部长

李绪鄂

航天工业部部长、国家科委副主任

张皓若

四川省省长

伍绍祖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

陈士能

贵州省省长、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

叶如棠

建设部部长

汪恕诚

水利部部长

张福森

司法部长、全国政协社会委员会主任

田成平

山西省委书记

周济

教育部长、中国工程院院长

解振华

国家环保局局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周小川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人文社会科学界

李济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

姜亮夫

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

赵元任

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

季羡林

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

陈岱孙

著名经济学家、教育

吴晗

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闻一多

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钱钟书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梁实秋

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

张荫麟

著名学者,历史学家

李健吾

著名作家、戏剧家。

何炳棣

中央研究院院士

夏鼐

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

李学勤

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杨绛

著名作家、翻译家

许国璋

中国语言学家

金岳霖

哲学家、逻辑学家

王铁崖

中国当代国际法学家

潘光旦

社会学家,优生学家

英若诚

表演艺术家、翻译家

费孝通

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胡乔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

高亨

著名教授,古文字学家

乔冠华

外交部部长助理、副部长

王力

著名语言学家兼诗人

于光远

著名经济学家

自然科学界

竺可桢

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

姜立夫

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

段学复

中国群表示论的奠基人

张子高

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

杨石先

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

叶企孙

物理学家、教育家

周培源

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

钱三强

核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

王淦昌

杰出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

邓稼先

“两弹”元勋

朱光亚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梁思成

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

杨廷宝

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

钱伟长

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吴仲华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家

周光召

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

林宗棠

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科长

熊庆来

著名数学家

华罗庚

世界著名数学家

吴有训

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杨振宁

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

林家翘

美国应用数学家、物理学家

李政道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了解了这么多,那么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好不好申请呢?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申请条件:

1、来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就读本科学业的中国留学生要满足以下条件:

高中毕业证书

已取得中国大学(中国政府认可的高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录取通知书

通过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小录取考试。考试科目为:数学I、数学II、生物、化学、物理。

如果报名学生没有在中国相关专业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则必须通过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大录取考试。理科考试科目为: 数学I、数学II、生物、化学、物理;文科考试科目为:德语、第二外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中选一)、历史和地理。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对母语非德语的报名者有如下的语言要求:

在德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读书8年以上,可免德语考核

毕业于德语为教学语言的高校,可免德语考核

否则,报名者必须出示语言能力证书,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承认的德语水平证书有:

歌德学院C1水平证书,评语至少为“好(gut)”

歌德学院C2、ZOP、KDS和GDS水平证书

德福考试文凭(TestDaF)-每考试项目最低4分

奥地利德语文凭C1级(?SD)

德国高校外国申请者入学德语考试(DSH)等级3 (注:只有登记注册过的考试才有效)

德国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德语文凭(DSDIII)

德国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德语文凭(KMK II)

UNIcert德语文凭(最少3级)

2、来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就读硕士学业的中国留学生要满足以下条件:

大学本科毕业成绩优秀(国际承认的高校所颁发的本科学历)

已取得中国大学(中国政府认可的高校)相关专业的硕士录取通知书

绝大多数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工科专业需提供GRE成绩,经济类学科提供GMAT成绩

在学年开始前,出示语言水平证书。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承认的德语水平证书有:

歌德学院C1水平证书,评语至少为“好(gut)”

歌德学院C2、ZOP、KDS和GDS水平证书

德福考试文凭(TestDaF)-每考试项目最低4分

奥地利德语文凭C1级(?SD)

德国高校外国申请者入学德语考试(DSH)等级3 (注:只有登记注册过的考试才有效)

德国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德语文凭(DSDIII)

德国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德语文凭(KMK II)

UNIcert德语文凭(最少3级)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承认的英语水平证书有(各院系对语言水平会有不同要求):

雅思(IELTS)7-8分

托福(TOEFL)110-120分

剑桥熟练英语证书考试(CPE)C级

剑桥高级证书考试(CAE)B级(注:该证书不会被视作等同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所规定的C2标准)

密歇根熟练英语考试(Michigan Certificate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ECPE)750-840分

授课语言:

本科课程的主要教学语言是德语(但个别课程的教学语言为英语或法语)。

大部分硕士课程为英语授课。除此之外,一部分课程为英、德双语教学,也有少数课程以德语授课为主。

报名材料: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要求报名者提供的基本材料(原件复印件、翻译件和公证件)包括:

1、一份针对所选专业的简短申请书

2、个人简历(表格形式,请参见下方链接“获得本科/硕士录取后申办签证手续须知”)

3、重要证书(例如高校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大学录取通知书)

4、成绩单(须注明满分和及格线)

报名本科、硕士的外籍学生须缴付150瑞郎的报名费。

因登记注册数量庞大,所以不完整的登记注册文件将被一律退回。

相关资讯
瑞士留学评估
已有-人成功获取留学方案
© 2005-2025 立思辰留学版权所有
顶部